國內博士生激增,獎助學金的經費被稀釋,和國外相比少得可憐,有的博士生甚至要兼家教賺生活費;此外,很多博士生的研究和產業脫節,在大學師資飽和的現狀下,一旦畢業後無法謀得教職或研究工作,不少人失業或學非所用。包括台、清、交、成大等校,近年來積極尋求企業支援培育博士生,鼓勵產學合作
、畢業即就業。例如達興材料公司就提供台大化工、化學、材料
、清大化工、化學、交大應用化學、成大化工所博士班,每班各
1 個獎學金名額,每人每月 2 萬元、 1 年 24 萬元獎學金及實習
機會;頂新集團也提供台大食品科技、農化所全額獎學金,每人
2 年 80 萬元,但是畢業以後要進頂新集團服務 2 年。
清大化工系主任胡育誠表示,產業需求與學研成果之間的落差,是台灣產業升級一大瓶頸,許多研究過於學術性,對產業發展幫不上忙,因此鼓勵校內師生與企業產學合作。他說,合作計畫除以獎助學金形式資助博士生研究經費,也針對企業需求、及教師與企業合作的項目,進行整合研究。
為推動這項計畫,胡育誠曾在系上做過初步調查,確認加碼
3 萬元的獎助學金,可大幅提升博士生就讀意願,「希望藉此也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清華就讀」。目前與清大合作的 6 家公司包括:亞洲第一大塑膠射出成型模流分析CAE軟體公司科盛企業、知名製造商泉新工業、電子零組件及耗材製造的艾克密國際公司
、動物疫苗廠瑞寶基因公司、複合材料上市公司上緯企業及生產色料化學品及特用化學品的上市公司台灣永光化學。清大化工系強調,仍持續和其他企業洽談,希望擴大產學合作範疇,協助台灣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