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求學   要確認拿到畢業、學位雙證書       
 
【2008/12/08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陸生最快明年就要來了。專門研究大陸高等教育學位的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王瑞琦提醒國內大學,對岸大學採行「雙證制度」,有的學生拿到畢業證書、卻沒學位證書,還有的只有學位證書、卻缺畢業證書,更有所謂的「預科生」,台灣的大學在招生前,一定要把學制、學歷查清,以免和陸生興訟。 

        此外,台生到大陸求學,也最好確認同時拿到畢業、學位證書,以免返台工作學歷不被承認。王瑞琦日前在教育部主辦的陸生來台研討會中,說明大陸的大學學歷與學位證書,有一般生、預科生、專班生,且大學還分「985工程」、「211工程」等一流大學、地方重點大學、新建地方本科大學、獨立學院、民辦大學,把許多有意招收陸生的國內大學校長都「嚇」住了。

        且大陸的民辦大學有9百多所,但只有29所能頒發本科的學歷證書,另有247所可頒發專科的學歷證書,其他都無權發任何學歷證書。 

        教育部高教司指出,根據他們蒐集的資料,大陸高等教育的「 雙證 」,包括學位證書及學歷證書 (畢業證書),其中學位證書代表的是「 能力 」,如在職生通過考試,也可取得學位證書;但畢業證書則代表學習的歷程,修業4年後,即使考試未過,仍可取得畢業證書。  

 

        王瑞琦指出,大陸的高考分發採分批錄取,將不同程度、水準的院校分成一批批;最早的「提前批」主要是外交、軍事院校,接著的「第一批」,又稱「一本」,是所謂的重點大學,第二批(二本)是普通本科大學,第三批是獨立學院,第四批則是高職、高專。  

 

        王瑞琦說,比較容易產生糾紛的是「預科生」,因這部分除了少數民族學生,還有一些用特殊關係、管道入學的學生,如果一年後無法順利成為正式生,未來就無法取得學歷、學位,糾紛將變得很多,還常有訴訟。還有一些菁英大學與海外大學「合作辦學」,但學生最後只能取得海外大學、而非本地菁英大學的畢業證書,也迭 有爭議。  

 

        王瑞琦也提醒國內大學,陸生十分看重自我的權益保護、主張,如果覺得不公平,很容易興訟;如大陸就發生過不少學生論文口試不過,就狀告口試教授的例子,因此國內大學收陸生之前,一定要做好資格認定,不能先收再說。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3 by Taiwan Sino Education Interchang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40454 台中市北區學士路257號10樓         TEL:04-22013868  FAX:04-220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