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的腳步接近,有關大陸學歷採認的議題再度受到重視,但是媒體名嘴存有許多誤解,有澄清的必要。
陳總統有三次提到絕不開放採認大陸學歷,前兩次指出因台灣的大學都快招不到學生了,如果再開放,學生可能流失得更多更快。這種擔心有其根據,但據以反對開放大陸學歷缺乏說服力。
大學缺乏競爭力只靠保護生源維持,受害的是學生與教育素質。經調查,台灣的主流民意是持肯定的居多,就像三通一樣,這不是一個「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政府要「如何做」的問題。以鴕鳥心態面對就日漸失去民心。
現在有許多大學日益感受到招生壓力,寄望於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讀,以解生存危機。中國去年大專聯考有超過一千萬人報考,錄取五百多萬人,還有四百萬人落榜。國內則是普通大學與技術類大學合計約錄取三十萬人。因此存有此一「幻想」不是沒有道理。但許多名嘴不以為然的理由是:「中共不一定會同意青年學生來」;「昂貴的生活費與學費會使他們卻步」;「有錢的學生寧可去美國,怎麼會來台灣?」此一「三段論」與中國高等教育現況完全不符。
首先是中國政府會不會開放學生來台就學的問題。如果台灣開放,中國一定會持正面的態度,不論從國際宣傳、高等教育需求、家長與社會的虛榮心等方面來看,第一個問題是不存在的。
其次是台灣的學費與生活費用高昂。但是台灣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相比還差得遠,而這些國家中國留學生幾乎無所不在。一方面是中國經濟情況改善,家長寵愛一胎化的孩子;另一方面,金錢從來就不是中國留學生出國的首要考量,「先出去再說」,他們會想盡辦法活下來。
第三是台灣高等教育的優勢,在中國新一代的心目中很具有吸引力。文化與語言的近似性就勝過歐美國家,如果開放中國學生來台,衝擊是擋不住的。其實該注意的是,中國從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出國留學生已達百萬人之多,但學成歸國的大約只有三分之一,多數不回去。「用腳投票」是人類的生存本能,台灣如果開放中國學生來台,將會是繼「大陸新娘」之後的新族群,令人擔心的是台灣政府都沒有在研究與預作準備。
兩岸高等教育開放與交流是大勢所趨,違背民意難獲支持,但要如何開放必須非常慎重。去中國留學,政府須提供充分資訊與協助,尤其是中國社會主義的本質與其極權政治思想。到台灣來留學,政府更必須增修許多法令,詳加規範。例如:中國學生適用台灣法律?還是視同外籍人士?都須依法辦理。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循序漸進,不能交由市場決定,必須在台灣穩定的前提下求發展,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