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陸高考30年 千萬考生明上陣     
 
  【2007/06/06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今年是大陸恢復高考(大學聯招)卅周年,許多參加過文革後第一屆(一九七七年)高考的人,對當年考試印象深刻,認為那場高考不僅改變個人前途和生涯,也改變大陸的國家命運和發展。 

          

憶當年情景 首屆考生辛酸  

明天是大陸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年報考人數達到一千萬,破了歷年紀錄,錄取人數達五百六十七萬,也將破紀錄。新浪網邀請三位曾參加一九七七年文革後第一屆高考的學者座談,談及當年參加高考的情景,有感觸有辛酸、也有回憶。 

 

經文革動亂 想進大學翻身 

第一位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他說,他是在黑龍江一個農場裡的豬圈聽到中央要恢復高考的消息,聽到之後,一喜一憂,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參加高考。他說,當時大家都想上大學翻身,考的人特別多,但程度參差不齊,笑話也特別多。他記得有一題目考到「愚公移山」裡的一段「愚公長息曰」,有一個考生就把此句解釋為 「愚公的大兒媳婦」(應該是愚公長嘆一口氣)。

 

看不懂考題 亂答笑話一堆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雷頤則表示,當時他在空軍地勤部隊當兵,負責修米格十九飛機。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時,不太相信,後來報紙登了,他才確信。當過農民、士兵、工人的雷頤對英文考試記憶特別深刻。他說,當時是「不學ABC,照樣搞革命」,很多人一句外語都不會。

一位報考的朋友告訴他,不考外語沒有 資格上重點大學,他只好報考英語,並請外語老師補習臨時抱佛腳,但考卷下來後,發現題目都不會,只得亂寫一通,矇了十四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是在福建農田裡聽到恢復高考消息,他說,當年農村的生活很艱苦,很多人把高考視為是改變命運的最後機會,或者是擺脫農村的唯一方式。

 

除了毛語錄 教材千金難求 

這三位從文革動亂走過來的教授回憶當年考試,異口同聲地表示,當年考試最大的問題是教材千金難求。由於文革時期流行向工農兵學習,上學時也沒課本,除了天天讀毛語錄,就是開大會,那些「白專」的東西被認為是壞毒草。因此,教材稀缺,想考試的人透過管道拿到文革前的中學教材,經常是大家輪流讀。

 

個人前途改 國家命運也變 

他們指出,高考恢復和參加高考是他們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他們推崇高考制度是一個較公平性又有效率的制度。周星則進一步認為,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是改變國家命運的方式。對那個時候的大部分人來說,更是改變自己命運重要方式。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3 by Taiwan Sino Education Interchang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40454 台中市北區學士路257號10樓         TEL:04-22013868  FAX:04-220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