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今天放榜了,全國完成登記志願的考生,只有不到4%的人落榜,超過九成六家庭,今天可以過個快樂的父親節。但今年四科加權後,總分只要18.47分就能進大學,台灣的大學品質,相對許多高分者因擠不進明星科系,連志願卡都不交,台灣的大學也出現明顯的M型化。
小小台灣總人口數才2300萬人,含軍警校院、空中大學,大專學校數超過160所,不管是大專學校數占總人數比率,或是大學錄取率,根據教育部官員說法,「應該都是全世界第一」。
這樣的世界第一,卻一點都不令人驕傲,因為大學的錄取分數一年比一年降低,品質也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有人沈痛的戲稱,台灣大學生比狗還多。
超高的大學錄取率,卻沒有讓台灣學生過得比較快樂,升學壓力還是一樣沈重。因為大學品質良莠不齊,工作愈來愈難找,現在的國高中學生,除了極少數資質特優者,和繳不起補習費的貧困學生,幾乎人人都補習。中學生每天放學走出校門,不是回家和家人共享晚餐,而是趕著補習,直到晚上9時甚至10時才回家。只為了 擠上明星大學、閃耀科系的窄門。
面對大學M型化的趨勢,有決策權的政治人物,真的要放下政治掛帥的思考,開放大學可以自由招收包括大陸學生在內的世界各國優秀學生,並痛下決心讓辦學不佳的大學退出招生市場,這才是大學、家長和學生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