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部每年夏天都會舉辦台港澳僑生大學聯招,去年在北京、上海、廣州、廈門、香港等地同時舉行,有749名台生報考,比去年增加218人。
以去年在北京應試的台生為例,多數家長是台商,有的已就讀大陸高中3年;有的從台灣遠道而來,甚至花2萬元台幣,先在大陸補習2個月;更有考生前年錄取首都醫科大學生醫系,發現志趣不合,去年重考,想改讀北大新聞系;這類重考生,北京就有20幾人。
建中校長吳武雄指出,建中每年都有畢業生去大陸念書,人數不多,且只念北大、北京清大兩大名校,但更多學生去美國麻省理工、哈佛、史丹佛等名校留學。
吳武雄說,不反對學生到大陸念書,可擴大眼界,但應加強自我管理能力,要會照顧自己,並了解台灣和大陸學生的思考方式、意識型態有落差,短時間內不要碰觸這些議題,專心課業,等接觸久了,自然較可以溝通,取得共識。
台中一中校長蔡炳坤說,該校到大陸念書的學生很少,他曾聽說有人畢業後到大陸念醫科,因為國內醫學院太難考;但能考上頂尖大學的,大多會選擇留在國內。
廈門大學歷史博士、清雲科大通識教師蔡泰山說,大陸降低台生學費、減少政治管控,加上北大、清大等名校世界排名已超越台大,更多人留學大陸。若父母是台商,最適合到大陸念書,否則就要好好評估,畢竟政府還不採認大陸學歷,像他就只能用台灣的碩士申請教職。
蔡泰山說,台灣不能再故步自封,應承認大陸學歷,讓兩岸大學自由競爭,淘汰辦學差的,讓辦學好的也能招到大陸優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