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金禾研究中心碩士生,今年連續第五年來台進行學術交流,並蒐集論文資料。在台灣生活一個月,他們眼中的台灣,交通忙而不亂,民眾熱情有禮,政府和民眾對環保的重視和垃圾分類的仔細程度,都讓他們印象深刻。
此外,故宮豐富的文物典藏,日月潭天成美景,和第一次在墾丁看到大海的感動,以及淡水夕照、愛河夜景、陽明山豐富的自然生態,都讓來自大陸內地西安交大學生很難忘。
離台前,大陸學生們寫下參訪心得。有學生表示,「對台灣的第一印象就是親切」、「總體感覺台灣人比較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他們很意外,他們在台北街頭問路,人們都會熱情回答。台北捷運的便捷,也讓許多西安交大學生讚許不已。他們對台北人無論搭公車或捷運,都會主動排隊,不會爭相上車印象深刻。一名學生寫道,他在西安過馬路,「從來只看車不看燈。但在台北,所有人與車都由紅綠燈來指揮,沒有人因為自己事情急而亂竄馬路」。
台灣推行多年的垃圾分類,也讓西安交大的學生驚訝。多名學生都在參訪心得中,稱讚台灣的垃圾分類,認為台灣的環保經驗值得大陸借鏡。有學生特別提到,一次和中研院經濟所教授蕭代基吃飯時,看到他自備筷子,不使用餐廳提供的免洗筷。蕭代基告訴西安交大學生,「我少用一雙的話,台灣的山就會多綠一點,水也會多清一些」,讓在場學生感動不已。由於這緣故,今年學生回去後,計畫從交大開始推動環保活動,並從推動使用環保筷開始。
而台灣電視節目的多元和自由,也讓西安交大學生大開眼界。有學生對台灣的電視節目,可以任意辱罵官員、大肆評論政治,認為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可以讓社會更加透明化」,因為「陽光才是防止腐敗的最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