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拜校友捐贈與生化科技當紅之賜,台大校園將有嶄新的公衛大樓、法學院大樓,不只是台大,在各大學校園裡,如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台積館」等,從管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工學院裡,培養的盡是未來經濟時代的菁英,畢業後,可能是高收入的醫師、律師、會計師,更可能是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企業家,當這些校友功成名就後,回饋給母校系所學弟妹自是理所當然。相對地,文史學院畢業生就阮囊羞澀了,遑論大筆捐款蓋大樓、充實軟硬體、師資、設名師講座等。
只是學校的組成並非只有經世之學,培養全人教育,文史、基礎科學缺一不可。只是很難等到傑出校友大筆捐款成就系務軟硬體發展。台灣社會階層的不平等,已更進一步延伸至校園不平等,是否會惡化成知識發展不平等?其實這次台積電捐助台大化學系蓋「積學館」,已具時代意義。至少透過諾貝爾化學獎李遠哲的光環,讓基礎科學可以感受到企業愛心的餘溫,而不是只有工科、電子資訊學門、法律、醫學等當紅學門可以蒙受傑出學長姐的回饋。
只是台灣並沒有太多的李遠哲,無法照蔭每一個知識學門。椰林大道兩旁各文史系館仍傳承台大知識分子的精神,只是,對照新的醫學、管理、法學院等,已覺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