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問題》傾斜的社會 富科技 窮人文
 
  【2005/12/17 民生報】記者張耀懋

 
 
       「當醫學院教授群開著名牌轎車,在該院候選人講完『治校理念』而群車開離時,不少文學院教師卻正在後面吸著廢氣而努力踩著腳踏車離去!」這是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金傳春在台大校長遴選過程中投書的一小段短文,生動且寫實。這段場景用來刻畫近年來企業界回饋母校的景象更為傳神。
       
        未來幾年,拜校友捐贈與生化科技當紅之賜,台大校園將有嶄新的公衛大樓、法學院大樓,不只是台大,在各大學校園裡,如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台積館」等,從管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工學院裡,培養的盡是未來經濟時代的菁英,畢業後,可能是高收入的醫師、律師、會計師,更可能是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企業家,當這些校友功成名就後,回饋給母校系所學弟妹自是理所當然。相對地,文史學院畢業生就阮囊羞澀了,遑論大筆捐款蓋大樓、充實軟硬體、師資、設名師講座等。
 
        只是學校的組成並非只有經世之學,培養全人教育,文史、基礎科學缺一不可。只是很難等到傑出校友大筆捐款成就系務軟硬體發展。台灣社會階層的不平等,已更進一步延伸至校園不平等,是否會惡化成知識發展不平等?其實這次台積電捐助台大化學系蓋「積學館」,已具時代意義。至少透過諾貝爾化學獎李遠哲的光環,讓基礎科學可以感受到企業愛心的餘溫,而不是只有工科、電子資訊學門、法律、醫學等當紅學門可以蒙受傑出學長姐的回饋。
 
        只是台灣並沒有太多的李遠哲,無法照蔭每一個知識學門。椰林大道兩旁各文史系館仍傳承台大知識分子的精神,只是,對照新的醫學、管理、法學院等,已覺蕭瑟。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3 by Taiwan Sino Education Interchang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40454 台中市北區學士路257號10樓         TEL:04-22013868  FAX:04-220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