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學者登陸  共創一流大學

 
2005/10/29中時電子報】林克倫/台北報導

 
 
        姚期智博士,曾執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位備受學界推崇肯定的電子計算學領域頂尖學者,去年決定前往北京清華大學任教並主持一項高等計算機研究計畫。

        對出生上海、在台灣成長的姚博士來說,從美國頂尖學府轉到名聲較遜北京清華大學,其內心的掙扎並不多,理由僅是想為中國多做點事情。

砸數十億美元重金禮聘

        《紐約時報》專題報導,為打造中國逐漸崛起的強權形象,大陸官方重砸數十億美元禮聘國外知名學者、興建一流研究實驗室,企圖在十年後讓中國數所重點大學能擠進全球頂尖學府名單內,而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在復旦百年校慶上即指出,一流大學的增加象徵著綜合國力增加。

        報導說,中國的高等教育在近十多年裡快速擴充,不僅創造出大批大學畢業生,取得博士學位的人數也攀升了五倍。現每年製造出四十四萬大學畢業生、四萬八千名碩士生與八千名博士,但迄今被國外承認的優秀大學卻寥寥無幾。

借將挖角並施名師效力

        學術上「超英趕美」的操作模式相當簡單:招聘國外學有專長的頂尖中國學者或美籍華裔科學家,興建設備完善的一流實驗室,配與天資聰穎的研究生以及自訂研究課題,且薪資比照美國水準並提供住房,待遇條件十分優渥。

        海外借將、挖角策略看來似乎頗具成效,北京大學向麻省理工學院借將天才數學家田剛協助組建國際級高等數學研究中心,而畢業於美國耶魯、現執教上海復旦大學的遺傳學家許田在基因學上則獲得重大突破。

        報導中指出,重金打造優秀大學也引發許多教育問題,其實際成效讓許多學者質疑。各大學快速擴張並紛往綜合性大學目標前進,帶來教學質量低落的後遺症,以及資源重複浪費的抨擊。

        著名核子科學家楊福家抱怨說,不同大學的專擅領域應有不同,就如同交響樂一般、各樂手各有所專,但現在每間學校卻都想成為樂團,都擁有醫學院與一大堆學生。

       欠缺學術自由環境令眾多有心提振中國高教的華人學者搖頭不已、難以久待中國。而鑑於社會科學的「批判性」過強、不利於國家的統治穩定,大陸官方特地將「超英趕美」學門鎖定在理工科上。

        大陸各大學要求教授不斷「生產」論文著作的陋習,也不利於學術積累。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教授葛劍雄即指出,中國文化講求時效與結果,沒人在乎研究過程,但過程是學術的基礎。

        最近許多學生質疑為何中國迄今未能出現一位本土培訓出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大陸官方回應此問題的方式是:找更多知名學者、蓋更多一流實驗室。但許多學者事實上相當清楚,大陸大學想躋身一流學府的關鍵點是:擁有一個不受政治干預的學術自由環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3 by Taiwan Sino Education Interchang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40454 台中市北區學士路257號10樓         TEL:04-22013868  FAX:04-22081818